世界热推荐:聚力强链协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济宁能源专场”对接会举行

来源:齐鲁壹点 时间:2023-03-24 09:23:08

为提升产业集群的本地协同配套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支持本地优质产品推广应用,3月23日,“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专场”对接会在济宁高新区召开,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地协同配套发展,济宁能源四大产业板块面向当地110余家相关企业和有关银行机构进行了集中发布。

济宁能源四大板块进行集中推介

当日,济宁能源相关板块负责人围绕绿色精密制造板块、国际物流和公铁水多式联运板块、梁山港物流服务板块和济宁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市场供需板块进行了推介。


(资料图)

集成港航+物流运输,服务制造业降本增效。据介绍,发挥内河水运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的优势,完善“枢纽+通道+网络”现代水运物流体系,一企一策提供“一单制”“门到门”等定制化物流方案,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升级港口航道,加密集装箱航线,建设海关监管场所,加快构建“干支流通达、公铁水互通、上下游衔接”的高效水运通道。去年以来,在制造强市和港航物流指挥部推动下,济宁货物运输“公转水”“散改集”步伐明显加快,太阳纸业、东宏管业、华勤集团、山推机械等16家制造企业货物运输由公路转为水路,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约1/3。华勤集团轮胎产品由公路运输发往珠三角地区,后改为由济宁港河江海多式联运,每条节约运输成本13元,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真正将水运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

同时,以煤电、港航物流和高端制造重大产业项目为引擎,延伸产业链条,扩大有效投资,释放内需潜力,带动制造业发展。“十四五”期间,济宁能源将开工建设煤矿、港口、铁路专用线、高端制造等项目12个,新增投资215亿元,释放大量加工制造、设备供应、产品配套需求。投资30亿元的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下半年投产,需配套金属铸造、机械加工、电力推进、阀门制造、船舶仪器、船舶装潢等近百种制造业产品,年钢材消耗量15万吨,拉动相关产值超过100亿元。艾坦姆高端流体控制阀可替代进口,入选山东省首台套产品名录,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发电等工业企业。艾坦姆合金项目铸造产能7800吨,可满足多领域结构件铸造需求,与制造业形成深度协同。

“针对制造业资金密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行业特点,济宁能源以金融赋能,为制造业提供‘集采+物流+仓储+加工+金融’一体化集成服务。”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说,通过服务,可以起到破解融资难、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加工成等作用,与制造业企业深度协同、共享共赢。

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协同配套

对接会上,山推股份、东宏管业、奔腾漆业、东岳专用汽车、蒂德精密机床等本地企业代表也分别通过PPT形式进行分享,展现企业优势,谋求合作共赢。

“山推电动装载机在家门口的市场占有率75%,服务好济宁,让本地企业享受山推新科技产品的福利,是山推的责任和使命。”山推股份客户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韩应飞重点推荐了他们的电动装载机产品,他认为,通过开展本地供需对接,期待在市场开拓、物流便利、成本节约等方面取得更多实际成效。

“通过水陆联运模式,大大提高了管材运输效率,增加了管材到货及时率。”东宏管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大口径管材和需长距离运输的项目订单,通过航运提高了项目响应速度,降低了企业管材综合物流运输成本,拓展了市场销售半径,有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聚力发展工程机械及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终端、现代服务业七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基础雄厚、结构完备的产业体系。其中,工程机械产业本地配套化率接近60%,为国内工程机械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济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楚智华认为,本次对接会为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和本地产业链配套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供、销精准对接,对推进产业本土化、区域化布局和集群化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今年首场对接会,我们选择从济宁能源集团这样一家大型综合集团开始,期望借此打造一个高标准的对接活动样板,覆盖更多、更广的本地产业和市场需求。”市政府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张胜明说。

会议现场还集中展示了“济品济用”终端产品,展现了本地产业链供应链本地配套效果较好的典型合作案例。同时,济宁能源与10家合作客户进行了现场签约。

本次活动由济宁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济宁高新区管委会主办,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专班、制造强市建设高新区指挥部、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承办。

力争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和合作机遇

近年来,济宁能源以“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为己任,通过打通物流链、构建供应链、服务产业链,组建港航集团、融汇物产集团,整合港口、船舶、金融、仓储资源,构建“港贸船产建融”一体化运营商业模式,大幅提升全市水运供给质量和服务能力。

目前,济宁能源拥有济宁内河港口7个,形成港口吞吐能力4270万吨,船舶运力630万载重吨,物流贸易辐射全国50多个城市,逐步形成了通江达海、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贸易、物流、水运网络。

其中,2022年完成港口集疏量356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82万标箱。对接服务“济品济用”企业158户,完成水路货运量16.51万吨,资金投放5.85亿元,设备采购3.52亿元,加工配送定制钢材12万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港航新动力。

制造业是济宁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港航物流是济宁的独特优势、潜力所在。两大千亿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济宁能源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构建“12326”产业矩阵:强化煤电一个基础产业,狠抓港航物流、大宗贸易两个支柱产业,做优高端制造、金融服务、物业服务三个支撑产业,拉长加粗煤炭、港航两大产业链条,打造六大百亿园区,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综合能源集团和大宗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力争为制造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和合作机遇。

下一步,济宁能源将立足制造业所需、企业所求、济宁能源所能,优化集成服务模式,精准实施“敲门串链”行动,与制造业企业深度协同、共享共赢,集成港航+物流运输,服务制造业降本增效;加快主业转型升级步伐,培育加工制造新动能;定制供应链一体化集成服务,赋能制造业提档升级,为打造国家级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做出济宁能源贡献。

文 | 马辉 宋浩瀚 图 |张昕泽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zhangb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邮箱 : 39 60 29 14 2@qq.com